偏见永远不会消失,只会被另一种偏见取代。个人尚且难以公正客观地对自己做出评价,更遑论一个国家。
“英国人刻板,法国人浪漫,德国人严谨……”这些早年风靡互联网的说法在现实面前被无情粉碎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愈发深入,但是相反的,世界对我们的认识却越发模糊。
在科技落后的古代,一次遥远的旅行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因此文明之间经常仅保持着最低限度的交流。
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,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却并没有因此进步,这一奇怪的现象是怎么出现的?这首先需要还原西方认知中国的历程。
1
不同于后世的闭关锁国,秦汉时期的中国给人以一种开拓进取的印象,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,都在不断探索着已知世界的边缘。
承袭秦朝制度的汉朝,同样继承了军功制度,战争几乎成为了普通人唯一的上升通道,在屡次的对外战争中,汉朝建立了一个空前强盛的帝国。同时期的许多古老文明也同样处于扩张阶段,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,就是围绕地中海沿岸建立的罗马帝国。
由于陆路相通,加上中间有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作为媒介,因此汉朝与罗马之间在经济文化上多有交流,虽然甘英的罗马之行最终没能成功,但是在彼此眼中,对方都是值得敬佩的强大文明。
甘英(生卒年不详),字崇兰,西域都护班超属吏。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(97年)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(罗马帝国),但仅到达波斯湾一带。
在罗马人的眼中,汉帝国同样武德充沛,但却含蓄内敛,以文化为统治帝国的根基;而在汉帝国的眼中,罗马亦是富强不亚于秦帝国的伟大国家。
古老文明之间的接触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密切,不仅在经济上互通有无,在文化上更是相互学习。
究其根本是因为先进的文明往往是开放而包容的,落后的文明往往是闭塞而保守的,西汉和罗马的强大不仅仅是原生文明的强大,更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兼收并蓄的结果。
中国与罗马的交流一直持续到西晋武帝年间,两国虽然相距甚远,但依旧阻止不了彼此之间强大的吸引力。
不过至此之后,罗马和中国又一次陷入了混乱之中,依靠强大武力维持的商路不再和平,东西方的交流陷入了停滞。
当西方再一次见到陌生的东方面孔时,他们感到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恐惧。
2
在匈人首领阿提拉的猛烈进攻下,西罗马帝国走向了灭亡,欧洲自此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,已有的文明成为了废墟,强大的帝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伴随着日后的蒙古西征,西方将来自东方的力量称作“上帝之鞭”,那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,此时的中国虽然强大,却也令人心生畏惧。
武力征服是短暂的,因为人的精神不会因为肉体的毁灭而改变。在漫长的中世纪里,欧洲经历了数次游牧民族的入侵,这些被称为“蛮族”的外来民族一次次地摧毁了欧洲人苦心经营的强大帝国。
与其说是“上帝的惩罚”,倒不如说是历史的必然,但苦难也为他们带来了成长,中世纪的黑暗却让欧洲人民更加渴望一个光明的未来。
蒙古统治下的强大政权在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迅速土崩瓦解,新建立的明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,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和中央权力,削弱了地方权力。
不过地方力量的削弱也引发了危机,比如来自海上的浪人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,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,自明朝开始,中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。
反观西方,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得欧洲各国开始了大航海时代,掠夺的金银堆满了国库,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。然而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,那时西方对中国的印象,还停留在《马可波罗游记》描写的“黄金为顶,香料遍地”的大都。
可是一切想象的美好,终究因为现实的到来而破灭,不论是利玛窦还是汤若望,不论是路易十四还是马戛尔尼,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个狂妄自大的帝国实际上不堪一击,从此之后,西方开始不遗余力的抹黑中国,借此掩盖自己的罪行。
3
1840年,一声炮响过后,中国沦为了列强的狩猎场,我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。更为可怕的是这场猎杀如今还在继续,意识形态的天然对立,导致我们背负了许多子虚乌有的骂名,今天的我们虽然不必直面列强的明枪,但是不得不时刻提防来自西方的暗箭。
这种因为意识形态对立而存在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,直到一方消失。曾经的我们因为弱小而饱受欺凌,如今的我们因为“格格不入”而饱受非议。
一个国家的形象与它的国际影响力密不可分,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,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,但是我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。以BBC为代表的的西方媒体机构肆意诋毁中国,背后是残存的帝国主义思想作祟。
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与其说是无心之失的误解,不如说是别有用心的曲解。在部分媒体、政客的渲染下,西方民众看到的是一个丑陋、邪恶的中国。而我们国内一些人却在不遗余力的美化他们。这背后是文化自信的缺失,还是肮脏的利益往来已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要去改变这一现状。
岁月轮转,今天的中国有了发声的底气,再已不是俎上鱼肉,任人宰割。我们要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,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灭亡。一切畏惧我们崛起的力量终将在恐惧中迎来属于自己的审判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399718奇闻趣事网 » 这么多年了,西方仍在误读中国,根源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