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“球”比玉器还要精美,如今却已失传,考古专家说:难以复制

    淘宝购物优惠券五折

想我中华国富民强,各类先进科技层出不穷,诸如国产航母、北斗卫星等高精尖产物,如今对于我国来说也算不上难事了;由此足以证明,华夏儿女是一个充满智慧,创造能力极强的伟大民族。当然,能体现中华文明的不仅只有如今的“高科技”,在诸多考古发现中,世人同样被古人的超凡智慧和“鬼斧神工”般的技艺所折服。说起“文物”,很多朋友或许马上想到了精美的“玉器”,其实古人还有一种器物,比“玉器”更为精美,也更加精巧;古人称之为“鬼工球”,现代则多称之为“牙雕套球”或“同心球”,但有一个共同点,今日科技“难以复制”。

所谓“鬼工球”,按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,最初是由一种巨型兽骨制成,骨分内外五层,皆被打磨成球状,每球皆有百孔,一球套一球,最内一球为实心,颜色“丹碧粲然”,其外四球则洁白无缝;若以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,则内四球圆转活动,日夜不歇。当然,这是史料记载中的内容,至于究竟有没有如此神奇的东西,目前已无定论;如果按照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,最早的“鬼工球”则出现在宋明时期,《格古要论·珍奇》记载“尝有圆毬儿一箇,中直通一窍,内车数重,皆可转动,故谓之鬼工毬”。

需要强调一下,这里说的可是用玉石雕刻而成,是真正意义上的“鬼工球”。说到这儿或许有朋友要问了“什么叫‘真正意义’,难道还有不是玉雕的鬼工球吗?”的确如此,目前已知的“鬼工球”多为“牙雕”;理由很简单,玉质坚硬且易碎,雕刻镂空也更为困难,象牙之类就要相对简单的多。当然,这里仅是说“相对”而言,即便是牙雕“鬼工球”一样称得上鬼斧神工;据史料记载,宋时“鬼工球”皆以美玉镂空雕成,内套三球,晶莹剔透,华美无比。而到了明代,“鬼工球”则出现了牙雕,即球内套球,逐层镂空,每层球面皆有精细图案花孔,层层亦可转动;再发展到清代,民间艺人仿自石雕,创造了镂空雕花、专门用作观赏的“象牙球”。

这里仅以清代“鬼工球”为代表,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,玲珑剔透,表面刻镂各式浮雕花纹,又以百花、龙凤、山水人物等造型居多;这种“鬼工球”从外到里,由大小数层,甚至数十层空心球连续套成,层内有层,目不暇接,而从整体来看,这又是一个完整的“大球体”。更为神奇的是,虽说“球内有球”,但其中的每个球均可自由转动,而且具有同一圆心;据史料记载和实物发现来看,“鬼工球”自宋时的三层,发展到清雍正时期已可达十余层之多,但这项高超技艺却在此时受到了发展阻碍。公正的说,雍正在历史上颇为争议,但某些举措又有可取之处;在他看来,诸如“鬼工球”之类的东西虽精致华美,却是达官显贵的奢侈“玩物”,因此谕令“严禁私造‘奇技淫巧’之物”,这里指的重点对象就是“鬼工球”。

雍正本意是为了整顿奢靡之风,倒也算不上什么大“错误”;但民间“鬼工球”技艺却受到了极大冲击,好在此时又出现了一位“十全老人”——乾隆。仍旧不偏不倚的说,乾隆执政时已是康乾盛世的最后阶段,朝堂之上奢靡成风,他自己就是位“杰出”代表;正因皇帝做出了表率,堂下文武百官为了投其所好,更是将“奇技淫巧”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。此时“鬼工球”技艺再获新生,以牙雕为例,套球甚至达到了数十层之多,而玉雕也发展出了14层的珍品瑰宝;之后清末帝王就不多说了,“鬼工球”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,其牙雕套球最多达到了60层。

当然,“鬼工球”更多的体现在文物价值上,其玲珑剔透的造型,更是反映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超凡创造力和“鬼斧神工”般的高超技艺;但随着风云变幻,东西方开始正面碰撞,无论是战争、科技,甚至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在进行着有声或是无声的激烈竞争,“鬼工球”技艺从此失传。造成这种局面有着充分的理由,一则“鬼工球”乃观赏把玩之物,实用性不大;二则当时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,民间就是想传承这项技艺也没有象牙或是玉石之类的贵重材料。

说到这或许有朋友着急了“今日科技如此发达,又有各种机械辅助,怎么就难以复制出‘鬼工球’呢?”对此专家也有合理解释,关键点就在于“球内套球”,这就需要一整块玉石或者象牙材料;但是,表面的一层镂空雕刻“相对”容易完成,可是里面的数层,甚至数十层球却因施工空间太过狭小而难以完成。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,即便有高科技机械辅助也用不上,既不能车,又难以深入雕刻;据说目前已有民间匠人可以制作数层牙雕“鬼工球”,但玉质“鬼工球”却至今无人能制作出来,原因无外乎“玉质硬而脆”,牙雕和玉雕可以说是两码事,就连工具都是截然不同的两套。

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觉得“震惊”,鬼工球在清末尚存于世,仅仅不过百年岁月,怎么到了今天就变成“难以复制”的技艺了呢?其实考古专家对此也深感惋惜,尤其是国内牙雕、玉雕领域的权威都在积极探寻恢复这项传统技艺。

奇闻趣事网湖北挖出的千年古墓,墓中竟爬出一“千年神龟”,专家怎么解释?
399718.com施工多次挖出古墓,唯有这次最轰动,除了“金缕玉衣”还有这东西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399718奇闻趣事网 » 这种“球”比玉器还要精美,如今却已失传,考古专家说:难以复制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