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克效应:为什么一无所知的人往往侃侃而谈?

    淘宝购物优惠券五折

投稿 【奇闻趣事网】399718.com05.14 , 16:13

达克效应:为什么一无所知的人往往侃侃而谈?

译者:极夜围炉原文:https://psychology-spot.奇闻异事/dunning-kruger-effect/
邓宁-克鲁格效应 (Dunning-Kruger effect) 又称达克效应,一言以蔽之:知道越少,反认为自己知道的越多。这是一种认知偏差,越是缺乏技能、能力和知识的人,往往越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知识。结果就是,这种人更容易成为“臭屁者”(ultracrepidarian):即对所有听说过的事儿都能表达观点,却对这件事本身一无所知的那种人——不过这种人却坚信,没有人比我更懂××。(译注:原句为…but they think they know a lot more than the others.)
问题是,达克效应的受害者们不光是发表观点和意见就罢休,他们还会尝试着强加观点于他人,仿佛他们掌握了绝对真理,相形之下的其他人,自然都是无能或蒙昧之辈。显然,和这种人打交道并不容易,因为他们的思维往往非常刚硬。
罪犯想用柠檬汁使自己隐形
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匹兹堡,发生了件堪称惊奇的事儿。一名 44 岁的男子,一天内抢劫了两家银行,而且还没遮脸,也没隐藏身份。显然,这次犯罪之旅注定短命,该名男子立即就被捕了。
被捕后,这位名叫 McArthur Wheeler 的男子在认罪时表示,他原本在脸上涂了柠檬汁,应该能让他的脸在摄像头中隐形。“但是我涂了柠檬汁的呀!”这就是他被捕时的应对。
之后不久就弄清楚了,涂柠檬汁这个点子来自于 Wheeler 的两个朋友的玩笑话,说他们会用这一技术去袭击银行并避免被抓。Wheeler 测试了该项技术建议,在自己脸上抹了柠檬汁,并拍了一张看不到自己脸的照片。很可能是因为拍错了吧,但是,这个“测试”对于 Wheeler 来说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:他决定,去完成自己的“天才”计划。
这个事件流传到了康纳尔大学,学校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 David Dunning 根本不敢信这事儿。他不禁好奇:我的无能,真的能够让我对自己的无能视而不见吗?
这份好奇,驱使他赶紧开始了和同事 Justin Kruger 的合作。然而,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所得出的结论,让他们进一步感到震惊。
诞生了达克效应的研究
在同一系列的 4 项实验中,心理学家分析了人们在语法、逻辑推理和幽默这三个领域内的能力。
实验要求参与者评估自己在上述领域内的各项能力。之后,他们接受了一系列测试,这些测试的目的就是评估他们的实际能力。
结果研究者们发现:能力匮乏越严重的人,越是意识不到这一点。吊诡的是,能力最强或最擅长某个领域的人,却通常会低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。@此,达克效应诞生了。
这些心理学们还总结出某个知识领域的无能力者特性:
– 无法探知及认识到自己的无能
– 通常也识别不出他人的能力
有关这个效应的好消息是,它会随着人们能力水平的提升和对自己局限的了解而淡化。
我们知道的越少却反认为所知越多,这是为什么?
这个不合实际的概念有个难题,就是为了做好一件事,我们必须要具备起码的技能和能力,才能准确估计自己的未来表现。
比如,某人可能会因为根本不了解任何音乐,也不知道控制音调、跟上节奏的技巧,就自认歌喉优美。他就会形容自己“有天籁之音”,实际上却五音不全。
拼写也是同理:如果不了解拼写规则,我们就没法子知道错误,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处,进而就会觉得不会犯拼写错误。
实际上,达克效应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处可见。惠灵顿大学 (University of Wellington) 的一项研究表明,有 80% 的司机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——当然,这在统计学上根本不可能嘛。
这一认知偏差在心理学领域同样存在。之所以有人说“最好的心理学家就是我自己”,恰是因为他们完全不懂专业人士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,更不了解众多心理学技巧的复杂性。
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认为自己已知晓了所有必须了解的东西。这就让我们变成了封闭的人,带有偏见地表达观点,还当成绝对真理。
为自己着想:如何将达克效应最小化
我们都会因为计算错误、知识(不足)以及预见(偏差)而犯错。世事总是充满了史诗级的经典错误,比如地标建筑比萨斜塔——在建造完成前,它就已经开始歪了。而就在几年前,法国政府花费 150 亿欧元买了 2000 列新火车,然后却发现,这些列车太长了,国境之内有 1200 座车站无法容纳,后续又不得不追加投入来改造车站。(译注:事发于 2014 年,且新闻报道称火车“太宽”而非太长。)
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或高估自己的能力而犯错。错误并不消极,我们也绝不能逃避,而是可以把错误转化成学习工具。不过,我们也决不能被同一块石头连续绊倒,那实在是太让人泄气了。
我们必须注意这种认知扭曲,能力不足和缺乏自我批评不仅会带来错误的结论,还会让我们决策错误,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。
也就是说,在某些情况下,贯穿我们生活的“失败和错误”,其责任并不在于他人,或者运气不佳,而在于我们对自己的评估有错。
想要将达克效应的影响降到最小,避免自己也变成那种对任何事情都能夸夸其谈、实际却一无所知的人,做到以下简单几条就足够了:
– 至少知晓,有这种认知偏差存在
– 为质疑、不同的思考和做事方式留有空间
– 在表达自己观点时,始终尊重他人。无论对自己的观点多么充满信心,都不要强加于人
我们必须记住一点,没有人可以全知全能所有学科主题,我们都有局限,还会忽略一些事实。因此,更好的生活方式就是:保持谦逊,保持学习的心态。
不承认能力不足或无知的人,该怎么对待?
有些人评论非常尖刻,尤其是对讨论的主题一无所知、还会贬低他人观点,这就让人特别不爽了。我们对此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恼火、生气。这种反应完全可以理解,可它真没啥用。相反,我们必须学会保持冷静。请记住,只有你给它提供能量,或者认为它重要,它才会伤害你。(Remember that it can only hurt you what you give it power, what you consider important.)当然了,有些人并不是某个问题的专家,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那么,他们的观点也理应不重要。
如果不想让对话超出范围,可以简单说:“我听过你这种说法。多谢”,结题。如果你确实很想让这个人认识到自身说法的局限,那么你能做的,就只有帮助他/她提高对于这一问题的技能了。
避免使用“你都不知道你自己在说啥”或“你不懂”这类说法,因为这么说只会让对方感觉到很重要 (feels attached),产生防御姿态,并拒绝你的提议。其实,不妨提出一个新的观点。你可以说:“我听了你说的,现在假设下,事实并不是完全按那样发展。”目标就是,让这个人能够对不同的观点和做事方式,产生一种开放的态度。
还可以提出这种说法,说我们在某些领域都不怎么懂,甚至深感无知,但这也不是坏事啊,正是继续学习和不断成长的难得机会。
资料源:
Kruger, J. & Dunning, D (1999)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: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’s Own In奇闻异事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-Assessments.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; 77(6): 1121-1134.
McCormick, A. et.Al.(1986) 奇闻异事parative perceptions of driver ability— A confirmation and expansión.Accident Analysis & Prevention; 18(3): 205-208.

本文版权归原作者,本站只做分享普及使用。若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提供版权有效证明,核实后下架删除。 (45)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399718奇闻趣事网 » 达克效应:为什么一无所知的人往往侃侃而谈?

评论